文明柳州点赞三江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工作有成效
1月15日,位于大山深处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良帽村,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身影在村里来回穿梭,冒着寒风冷雨为村民送温暖。他们就是良帽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员。
连日来,受寒潮低温天气的影响,良帽村村民用火用电量增加,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员来到村民家中,积极宣传防火安全知识,提醒他们注意用电用火安全,并为他们送上了棉被和柴火,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。
乡村振兴,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。近年来,三江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,创新工作方式,精心设计活动载体,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,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,积极探索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三江模式,走出了一条以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。
志愿服务暖人心
“我是一名退役老兵,秉承着‘退伍不褪色’的精神,我申请加入了村里成立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,希望能为村里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良口乡良帽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员覃昌福说,如今的服务队成为村里一张名片,大家都交口称赞。
近年来,三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186个所(站)的阵地作用,通过群众“点单”、中心“配单”、志愿者“接单”、群众“评单”的“点菜式”文明实践模式,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。
侗乡开展的各类志愿活动中,以党员志愿者、青年志愿者、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,成为带动文明乡风、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。依托侗族地区优秀民族文化优势,把党的政策、党史、文明新风、疫情防控、民族团结等内容以侗戏、侗族大歌、耶歌等方式进行宣传宣讲。
据统计,2021年,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60场次,开展宣讲1480场,受众人数49.2万人次,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。
移风易俗展新风
“以前,我们村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摆酒席,铺张浪费太严重了。”八江镇汾水村村民吴家广说,以前每次办宴席,村道巷道都被弄得满地垃圾,苍蝇蚊子满天飞,村民路过只能捂紧口鼻。如今宴席过后大家都会一起收拾饭桌,把餐厨垃圾统一回收处理,共同爱护居住环境。
近年来,三江把移风易俗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环境治理范畴,凝聚社会各阶层力量,共同抵制大操大办之风。同时,三江推行“一约四会”制度,即村规民约、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禁毒禁赌会、红白理事会。各乡村逐步形成村屯自治制度,吸纳村里的老党员、新乡贤等参与民间事务调节、监督和服务,把移风易俗等写入村规民约中。村规民约把要求具体化,让村民在遵规守约时有数可循,比如操办宴席的桌数、菜金标准和丧事的规模等,从而实现群众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提高。
目前,在百里侗乡,“一约四会”制度在所有行政村中已经实现全覆盖。
文明之风村村传
从高山上的瑶寨到都柳江边的侗寨,文明乡风在志愿服务中得到传递。
近年来,三江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上下功夫,充分发挥文明村镇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,注重把“品牌”理念移植到文明创建典型的培育工作上来,持续开展“美丽乡村”文明建设示范村建设,带动村村创建新格局,增强规模效应、辐射效应。
目前,三江共有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50个。其中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、自治区级文明村镇8个、市级文明村镇31个、县级文明村镇126个,文明村镇占比达到85.7%。三江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上做文章,深挖家风家训经典,把好家风好家训与“星级文明户”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家庭”创建结合起来,把民风建设细化到农村日常生产生活各方面,使群众真正成为创建的主体,引导农民群众做文明人、当文明户。
据了解,三江开展“寻找最美家庭”评选活动,评选出县级最美家庭21户、市级最美家庭7户、自治区级最美家庭1户、全国级最美家庭1户。